新闻资讯
俄罗斯凭啥不怕芯片被“卡脖子”?
来源:电子发烧友网 | 作者:黄山明 | 发布时间: 964天前 | 156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电子发烧友网报道(文/黄山明)近两年,半导体市场如烈火烹油般越烧越旺,这不仅是因为国内市场已经基本复苏,对相关产品需求旺盛,同时也受到了国产替代的浪潮,对于半导体自主技术诉求更甚。华为、中兴等企业的窘境让用户更明白,没有核心技术,企业就如无根浮萍。


但有这么一个国家,对国外芯片依赖程度比中国更甚,几乎90%以上的芯片都要进口,但却对国外的芯片“卡脖子”毫不畏惧,这个国家就是俄罗斯。

作为继承上世纪霸主前苏联遗志的俄罗斯,拥有强大的工业制造体系,但在半导体领域中却发展的较为落后。当然,这里并不是说苏联在集成电路方面发展的并不够。

在上世纪六十年代,苏联便已经开始着手大力发展晶体管,尽管那时美国发展的势头更猛,但苏联也为此建立了自己的底蕴。但苏联解体后,俄罗斯自然集成了苏联大部分的军事和经济力量,但唯独在集成电路与信息工业上是例外。

苏联大部分电子信息工业几件建设在乌克兰,而集成电路工业则主要集中在白俄罗斯。这就意味着,在芯片这一块,俄罗斯实力孱弱。

但问题来了,既然俄罗斯芯片产业如此薄弱,为何却不怕美国等芯片大国的“卡脖子”呢?

这里就需要区分一下,目前的芯片制裁只会对经济领域造成打击,并不会对军事领域造成多大的威胁。

如今用户所追求的高制程芯片,是为了将晶体管做的更小,这样就能在一个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体管,让芯片发挥更强的效能。比如手机芯片,平板电脑的芯片,都是力求越小越好,因为这些设备本身的内部空间就很小,大尺寸的芯片根本放不下,因此才需要提升制程。

这就是为什么会发现,许多台式机的CPU芯片制程并不高,而平板电脑的芯片制程会高一些,到了智能手机后制程又会更高一些。

但对于许多军用设备而言,对芯片尺寸的要求并不高。就好比如果一张A4纸写不下内容的话,那么就换一张A2纸,不够再换更大的。芯片也是如此,晶体管数量不够,就用面积来凑。

并且晶体管做的太小,反而有一些弊端,比如抗干扰能力差,容易产生量子隧穿现象等,这对于稳定性要求极高的军事产品都是不可容忍的缺陷。

而两颗芯片,只要晶体管数量相当,就意味着算力也基本相当,采用低制程,在稳定性、可靠性、抗干扰性、寿命、品控、成本等方面都有优势,而高制程芯片,或许在性能和尺寸上有一定优势,但对于军事产品而言,基本没有什么用处。

并且在军用设备上,内部空间充足,散热条件也不错,这种情况下,制程低反而是一个优点。

而俄罗斯凭借着原有的电子管基础,利用模拟电路技术用晶体震荡器代替传统意义上的芯片,在军事应用领域已经达到了自主可控。

据公开资料显示,目前俄罗斯可以制造180-90-65nm制程的微电路用于导航系统,银行和社交卡,RFID标签和文档芯片。从技术角度来看,已经完全满足军事设备芯片的制造要求。

这是军事领域并不怕美国等国家对俄罗斯进行限制。可能有的观众会认为,这无法解释为何在经济领域中俄罗斯同样无所畏惧。

对先进制程芯片产业的打压固然会造成该地区芯片产业的倒退,但对于俄罗斯而言,本身芯片产业也就那样,退无可退,打压俄罗斯的芯片产业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有何意义?

从商业角度上来看,俄罗斯绝大部分芯片依赖于进口,并且本身的芯片产业并不发达,这对于其他芯片企业而言就是最好的客户。相信没有一个正常的商家会去限制客户购买自己的产品,除非这个客户准备来抢自己的生意。

推而广之,为何美国会限制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,因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态势对美国半导体产业已经造成了威胁,他们不得不做出应对。

并且相比俄罗斯,中国在电子产品上的市场规模庞大,手机、计算机、彩电等产品产量占全球比重达到70%-90%。芯片一旦受限,对于国内市场经济将造成巨大影响。

但这也是相对的,中国市场同样是许多国际芯片大厂最重要的一块,限制中国的芯片采购,也就是限制这些芯片大厂的发展,属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策略。

因此可以发现,美国一方面制裁中国高端芯片的发展,另一方面却在不断向中国出售芯片产品,这就是一种博弈。

回到俄罗斯,军事上已经自主可控,经济领域暂时没有发展起来,对于其他国家而言,在芯片这一块俄罗斯已经无懈可击。正所谓光脚不怕穿鞋的,而中国想要穿上那双鞋,也必然会被既得利益者所阻扰。